民进党价值错乱,纠错刻不容缓

浏览量: 508  发布时间: 2019-1-14 12:05:05  阅读字体大小:

  

作者为台籍人士

1998年陈水扁台北市长连任失利后在幕僚的安排下展开海外学习之旅,首站去了英国并拜访了著名社会学者纪登斯,获得了“新中间路线”的指引。这是一种足以囊括更多中间选民认同的奇招,陈水扁后来又受益于民间友人的提点:托尼-布莱尔改造了英国工党,让工党起死回生并执政,一定有他的道理。布莱尔向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学习并借鉴了“新中间路线”,效果立竿见影。这自然有英美系出同源,经验传承可以无缝接轨的原因。但是政党政治的模式下,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,批判性地学习继承至关重要。民进党经历过九合一惨败以及在施政绩效不彰的情势下,目前处于迷茫转型的“十字路口”。经济问题和两岸议固然重要,然而这两大议题颇为复杂,尤其两岸受多元且动态的因素影响。目前有诸多针对败选和检讨的声浪,但是鲜有直击本质的务实之言。政治是一门学问,既然是学问就必须有它自身的哲学。回归政治哲学层面思考问题才能寻求标本之道。宋楚瑜2016年参选时提到了台湾文化上的优势,他指出:台湾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口,受到三种文化的影响-中华文化,东洋文化和西洋文化。虽然老宋早已是过气的政治人物,但是这一点却道出了被严重忽视的常识。从常识出发,更容易窥探问题出在哪儿。台湾是一个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社会,民进党走“进步主义路线”,蔡英文更是对欧洲的进步价值趋之若鹜。这与台湾的乡土文化格格不入。民进党起家的时候定位是:清廉/勤政/爱乡土,时过境迁早已面目前非。同性恋,环保等都是与本土文化有严重冲突的议题。前段时间蔡政府出台机车强制安装环保装置的政策,引起民怨后又急转弯,更让人看破手脚。政党政治既是责任政治又是部分政治,一个政策或主张必然会得罪一部分群体, 没必要多方讨好,否则没办法施政了。政党政治不是100%,也不是70%,而是51%。马英九在刚开始民调高涨的时候天真地想做“全民领袖”,最后灰头土脸,变成“舅舅不疼姥姥不爱”的过街老鼠。钟情于年轻选票却因为过分倾斜得罪了社会的中坚力量。对年轻人必须用工作福利取代直接福利,避免豢养懒汉。年轻人思想前卫,但是不能盲目随之起舞而与本土文化冲突。蔡大小姐一直独身,当然独身与否是个人自由选择,应当充分被尊重,可作为领导人不能用进步的价值来施政。台湾是一个比较保守的社会,根本接受不了如此大面积开放和进步的观念。同性恋团体,环保团体,动物保护团体这些都是社会边缘人,选票不多,但是危害却很大。纵使能在地方选举中斩获一些议员乃至在中央选举中获得1-2席立委,也无关痛痒。民进党最应该警惕的是:今后无论执政还是在野,都不要跟社运团体为伍。人的贪婪是无限的,执政时向他们妥协会被绑架。在野时要靠监督与政策主张来赢得认同。社运团体的诉求是要分配,一个志在执政的政党是要生产与创造。只分配不创造,那就毫无治理能力了。凡是以执政为目标的政党,都不应该跟社运团体沆瀣一气,这些让给小党去做,它们为了在政治上混口饭吃只得出此下策。民主进步党的价值定位必须符合本土文化和执政党的责任与使命。虽然选举过后地方政治版图形成了“地方包围中央”的态势,如果进行合理的路线调整仍有作为空间,克林顿当总统8年期间,其中六年都是共和党控制国会两院,他审时度势进行路线调整,放弃民主党的进步左派价值,走新中间路线,得到了两党的支持,取得了很好的政绩,尤其在平衡预算赤字上。这都是可以汲取经验与灵感的案例。法国本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国家,但是被进步左派绑架,现在陷入死胡同。台湾勿走偏发展路径。解决问题需先易后难,目前民进党最容易做的就是回归中间路线。

 








版权所有(C)2017 张荣闽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7025394号-1
技术支持:漳州企飞网络